close
◆ 築波的建設是為瞭要疏解東京的密度,緩解人口對東京市區集中的壓力
◆ 不要過分期待一下子就可以分流幾十萬人甚至上百萬人到新城去——築波研究學園都市建設瞭50多年還隻有22.7萬人,離計劃人口的35萬人還有10多萬人的差距
◆ 在這期間東京的人口仍在不斷增加,增加的數量遠遠大於築波新城人口規模
◆ 東京密度越來越大後,反而聽不到人嚷嚷要疏解人口瞭:隨著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大城市病也大幅度減輕
◆ 京津冀發展的引擎還是北京,疏解之外,北京還必須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特別是提高對高密度人口城市的治理能力
◆ 高鐵是強化超大城市中心功能的推手,東京就是典型
◆ 高鐵與飛機最大的區別在於可以直抵城市中心,這一點,值得中國高鐵規劃者借鑒
◆ 附:從日本樓市特點政策看中國調控
日本築波新城對雄安新區有何啟示?
記者 / 唐朵朵
日本的“築波研究學園都市”,在很多方面與雄安新區類似。築波的發展,能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提供哪些借鑒?瞭望新媒體記者就此采訪瞭長期關註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日本東京經濟大學教授周牧之。
日本築波研究學園都市
[老楊點評]
這是一篇資料性的文章,尤其是對日本教授的采訪的內容。老楊轉載一下,既讓網友們看看,又留待自己以後回顧。
日本經濟起飛與成熟,早於中國三四十年,日本經濟由高增長轉為中增長,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而中國則是2011年。日本高鐵1964年開通新幹線,中國則於2007上開通動車。日本1972年搞列島改造,中國過去十多年搞城鎮化、新型城鎮化。日本六七十年代,在東京及周邊搞衛星城、衛星鎮,築波科技城、多摩新城等。中國2000年之後各大城市陸續開發很多的新城新區。鑒於中國與日本在歷史、文化、人口等方面的諸多相似性,日本的很多經驗,中國都可以作為參考,甚至是借鑒。
關於中國房地產發展階段與日本的比較,老楊以前有過專述,這裡不再展開,隻說一個結論: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階段,相當於日本70年代中後期。
【關註公眾號:1、楊紅旭樓市研究 2、購房研練社】
【關註“分答”或新浪微博問答(搜:楊紅旭),聽讀老楊更多幹貨】
[1]老楊幹貨:買房,如何找到超強升值潛力板塊?
[2]各地房價漲跌,二手房裡有真相!
[3]一台中申請公司行號位大學老師的悲慘購房經歷
[4]人為壓制新盤定價,反而有害於穩房價!
[5]北京樓市見頂的信號是什麼?
[6]央委終於忍不住放瞭第一炮,砍出四板斧,房價快沒戲
[7]中國第一個住宅領域的立法,正式啟動瞭!
[8]【房事問答6】如果發生經濟危機,怎麼保衛財富?
[9]什麼時候,房地產調控才會顯效?
[10]第一仗勝:全國住宅去化周期由20個月降至13個月
[11]短周期的那點事:林中董事長致同事的一封信
台中有限公司註冊
[12]揭秘16城真實房價"行軍路線圖"
[13]20如何申請企業社16年房地產預測靠譜率排行榜
[14]最後一次預警:30城上榜,18城亮紅燈
[15]新年寄語紅粉:不斷反思與總結,才能玩轉房事
[16]中國歷史上的兩次區域房價泡沫都破裂瞭
[17]2017全國樓市降溫幅度,三線城市很關鍵
[18]當前全國樓市泡沫最大的地區,你知道嗎
[19]對於杭州購房者與開發商,價值千億的一次演講
[20]16位樓市“大富翁”,誰在“裝窮賣乖”
全站熱搜